零碳园区,下一轮产业竞争的战略起点
对于园区运营方而言,这既是一次战略调整窗口期,也是一场能力重塑的系统性挑战。
2025年7月8日,中国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打造技术可行、效益显著、可复制推广的零碳示范项目,并鼓励社会资本、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参与。这不仅是一项政策启动,更是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下的一次产业生态布局。它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正从“企业单点治理”逐步迈入“园区统筹协同”的系统性阶段。
为何此时聚焦“园区”?政策背后的战略逻辑....
国内国际对减碳要求越发严格,导致企业乃至园区面临重大挑战:
国际背景
- 巴黎协定,全球减排目标:各国承诺控制温升在1.5°C以内,推动碳中和。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高碳产品(如钢铁、铝、水泥等)征收碳关税,倒逼出口企业减排。同时,CBAM清单还在逐步扩大,类似CBAM的机制也在增加。
- 国际供应链低碳要求:苹果、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要求供应商降低排放,零碳园区可助力企业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
国内背景
- “双碳”目标: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工业领域是减排重点。
- 政策法规: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低碳/零碳园区试点。
- 地方试点:如江苏、广东等地已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指南,提供财税支持。
在中国,园区承载着7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碳排放总量,是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外向型企业的集聚地。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支持企业出口与内贸,是一直以来的难点。纵观此次《通知》,与“点对点减排”不同,体现出趋势转变:
- 从企业主体向空间载体转变:园区是要素集中、能源结构集约、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的核心单元,更具备系统性降碳和资源优化的可行性。
- 从治理任务向发展战略转变:零碳园区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绿色竞争力、招商引力与政策资源协调力的体现。
- 从政策推动向市场协同转变:文件明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零碳项目,并探索与绿色金融、碳市场机制的联动,强调“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零碳实践正在进入“空间单元治理”阶段,园区成为连接经济战略、企业行为与金融机制的重要桥梁。
园区运营方需要回答的三个关键问题
在政策大势下,园区运营方如何回应,决定了未来5~10年是否具备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所有园区深思:
- 园区是否具备基础的“碳数据能力”?包括园区整体组织碳排放的边界划定、能源结构与碳排因子核算体系、入园企业产品碳足迹数据的获取与共享机制。零碳,不是减少用能的总量,而是建立可追溯、可验证的系统化管理能力。
- 园区能否对接绿色金融与外部资源?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转型金融等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日趋活跃。企业和园区可以通过新型金融工具获取成本更低的债权融资,进而支持碳减排;同时,新型金融工具对园区的碳绩效、碳数据透明度、第三方认证要求提出更高标准。绿色发展,不能只停留在项目层面,还必须形成金融可识别的“绿色资产结构”。
- 园区是否能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在欧盟CBAM、美国《清洁竞争法》等碳监管机制加快实施背景下,园区是否具备帮助出口型企业满足碳披露、碳足迹、可持续审计等要求的能力,已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指标。园区,不再只是“空间提供者”,而是成为企业“合规外部能力”的组成部分。
如何做得科学、可持续、可复制?
园区零碳转型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光伏覆盖率提升、或绿色建筑比例,而是一整套体系能力的构建,包括:
- 规划端:形成碳排放底图,融入空间布局、原料供给、能源体系与交通组织设计;
- 运营端:通过数字化手段动态监控碳排放与能耗数据,实现闭环管理;
- 服务端:建立园区级ESG体系,支持企业开展碳足迹评估与披露,提升全生命周期合规能力;
- 融资端:通过第三方核查机制,推动绿色债、碳资产等与金融产品的衔接。
零碳园区的成功,取决于园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能力平台”,而非单一政策回应者。
作为全球独立第三方机构,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实践与启示
DNV作为具有超过160年历史的全球独立第三方认证与风险管理机构,近年来参与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园区绿色发展上的实践项目。在中国,我们持续探索以下几个路径:
- 协助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路线图,提供数据统合、碳排放计算、落实监控机制等;
- 支持园区建立统一碳数据平台,形成可与绿色金融、碳交易、企业披露联通的机制;
- 对入园企业进行产品碳足迹测算、ESG评估,帮助其提升出口竞争力;
- 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如ISO 14064, ISO 14067, GHG Protocol, EU CBAM等)的独立第三方核查,增强政策信任度与国际认可度。
我们支持在园区与企业之间、政策与市场之间,形成可执行、可验证的“能力支撑网络”。
结语:园区竞争的逻辑正在重构
从传统以“要素成本”和“空间价格”为核心的招商逻辑,逐步向以“绿色能力”和“系统支撑”为核心的产业价值平台演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场“由碳而起”的重构中,领先者并不一定是最早启动者,而是能建立系统性能力、汇聚优质资源、并在政策与市场之间找到稳定通道的园区。零碳园区,是未来十年园区格局转变的新起点。
2025/7/25 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