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结构化方法大幅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
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消费者可获得的食物中有近五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但在即将出台的 ISO 20001 标准中详述的结构化方法,可帮助企业显著减少不可持续的食品损失和浪费。
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和组织或许难以对战争与自然灾害引发的饥饿问题产生太大影响,但它们可以通过在自身运营及价值链中采用结构化方法来解决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从而发挥作用。这种方法在新的 ISO 20001 标准中已有规定,该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预计于 2027 年发布。
什么是食品损失和浪费?
为了让企业减少或消除食品损失和浪费,重要的是要区分什么是食品损失和浪费。
食品损失是指食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发生的损失,其原因包括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因素。食品损失可能发生在供应链的任何环节,既可能是将部分农作物遗留在田地,也可能是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从卡车上掉落,还可能是农产品因外观质量不佳(如存在瑕疵等)导致其无法销售。另一个例子是,储存条件不佳可能会使食品不适合人类食用或加工过程中产量低、生产错误、废料或未能确定可重复使用的副产品的价值等情况。
另一方面,食品浪费是指适合人类食用的食品被零售店或消费者有意识地丢弃。这可能是由于产品的保质期、包装尺寸或份量的大小,或者仅仅是由于不良的物流实践,例如零售商的过度采购,或者消费者决定不食用他们购买的产品等。
DNV 最近的 ViewPoint 调查显示,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将其用作于动物饲料(包括宠物食品)、捐赠给食品银行供人类食用、堆肥处理,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重新加工成其他食品来减少食物浪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垃圾填埋是最不具吸引力的选择,根据 DNV 的调查,仅有 12% 的食品采用这种处理方式。
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的结构化方法
从农场到零售商和餐厅,食品链上的大多数企业都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来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时可能是为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是一张贸易入场券,或者因为建立对食品安全绩效的信任可以为其带来经济和声誉的提升。
尽管在 FSSC 22000 中有所提及,但食品损失和浪费问题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并未得到全面解决。食品损失和浪费也不太可能成为主要监管对象,即使有时可能存在关联,例如通过设定产品“保质期”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即将发布的 ISO 20001 标准采用了与大多数其他标准相同的高阶结构(HLS),因此对于已经符合 ISO 标准的企业来说并不陌生。
食品损失和浪费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 准确识别和衡量整个价值链中的食品损失和浪费
- 为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
- 采用最佳实践和标准化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 持续监控进展情况并报告成果,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
- 提高整体效率并降低与食品损失和浪费相关的成本
- 为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并改善 ESG 绩效
从 ViewPoint 调查中得出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在大型企业中,32% 的企业表示超过 60% 的食品损失和浪费是可以避免的,35% 的企业领导也持相同观点。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人们似乎已经意识到,减少当前行业产生的食品损失和浪费是大有可为的,对某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当前的 ISO 22001 标准概述了识别可能发生食品损失和浪费热点领域的流程,而在即将发布的 ISO 20001 标准中,这一内容将得到加强,同时还将建立一个框架,以积极主动地解决食品损失和浪费问题,进而惠及企业与社会。